深圳通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私募基金的误区

文章来源:通和投资发布时间:2019-09-10

当今社会不满足于银行存款利率,想获得更高收益的人逐渐增加。参与资本市场的人越来越多,资管行业专业性越来越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一观点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

随着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即将结束,完全打破刚性兑付势在必行,但很多投资者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自己的资产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投资私募基金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投资私募基金时,需要避免一些误区,接下来将对四个重要的误区进行说明。

误区一:以基金净值某一时点的高低,判断其未来的表现

很多投资者喜欢购买成立不久净值在1左右的基金,不愿意购买成立一段时间净值高于1的基金,部分投资者这么考虑的原因在于盲目的认为同一时刻,净值低的基金比净值高的基金便宜,未来可能上涨的空间更大,下跌的空间更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基金净值是可以由基金持仓所有标的的市值以及基金份额的数量计算出的;基金净值的表现体现的是持有标的的价值变化情况,是管理人管理能力的反映。

每个优秀的管理人都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逻辑框架管理人结合市场情况、持仓标的、产品风险评级等因素做出判断。也就是说,同一个管理人来说,复制策略的可比产品(不包括建仓期的产品),同一时点的持仓组合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无论产品当时的净值是多少,其未来的涨跌幅度基本一致,如果净值明显高于1的标的会大幅下跌,那么净值在1左右的标的也一样会大幅下跌;如果净值在1左右的标的会大幅上涨,那么净值明显高于1的标的也一样会大幅上涨。所以不能以基金净值某一时点的高低判断其未来的表现。

误区二:简单截取某一段时间比较同策略产品走势

不同策略根据其特点,合理的可比较周期是不一样的,因为投资理念、选择标的、操作风格等的不同体现在净值曲线上就会有所不同,比如股票多头策略合理的可比较周期就会比较长,不能通过简单比较一年、半年甚至几个月的净值走势就对管理人的好坏加以判断。

应该关注的是管理人是否有完整的、具有逻辑闭环的投资理念;成体系的、标准化的投资决策流程等,在明确业绩良好的基础上要确认的是,收益是否在未来可以继续实现,不能简单的选取某一段时间进行比较。如下图所示若仅仅只看前六个月的净值走势图就给出评价,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误区三:查看资产情况时只看净值,不看份额

查看资产情况应该计算总资产不能只看净值,因为不同的产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份额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有时净值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持有资产的涨跌情况。

业绩报酬计提有两种形式,分别是“份额计提业绩报酬净值计提业绩报酬”。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产品时在买入资金不变的条件下,以买入当天的净值为主,决定购买的份额。两种业绩报酬扣除的形式顾名思义,份额计提业绩报酬是保持净值不变,减少的是投资者持有产品的份额,净值计提业绩报酬是保持份额不变,减少产品的净值。这两种方式实际对于投资者的权益并没有影响,之所以被称为误区是因为很多投资者在了解自己持有的资产情况时,只看净值,默认自己持有的份额和最初相同,所以认为只比较净值就可以了,实则不然。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同时查看私募基金净值与持有私募基金的份额,二者相乘计算持有私募基金的市值。

误区四:频繁的买卖操作

很多投资者由于自己择时做波段等原因频繁的进行申购赎回的操作。这样的做法会对投资者获取收益造成限制,主要原因有三。

1.很多私募基金申购赎回需要手续费,频繁操作会消耗大量的手续费。

2.私募基金经理对于私募基金进行运作的时候会考虑到仓位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如果投资者频繁大量申赎会增加产品运作的流动性负担,基金经理在产品管理中不得不留有更多的仓位来保证赎回所需的流动性,这样会对产品仓位管理构成约束,进而影响间接影响产品的预期收益。这就是为什么管理人希望延长封闭期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价值投资者寻求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原因之一。

     3.私募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运作时遵循的投资理念有一定的周期性,而投资者往往不能很好的分辨管理人投资理念的周期情况。投资者出于自己择时做波段等原因而进行的短期频繁的申赎操作会将对应投资理念的周期打散、割裂。资金运作周期与投资理念周期不匹配,导致投资者可能无法充分享受管理人管理能力带来的投资回报。

版权声明及风险提示:原创作品,版权归大连通和投资有限公司所有。本文刊登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