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学习宪法,争做守法公民

文章来源:通和投资发布时间:2019-12-06

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印发的《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及证监会相关工作要求。为响应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大连监管局开展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号召。进行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5.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6.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7.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9.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10.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习近平指出,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所谓根本制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宗明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本制度是覆盖我们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切方面、所有领域的。其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文化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根本军事制度。

所谓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基本制度也是覆盖和体现在各领域各方面的。比如,体现在政治领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三大基本经济制度”之前加上一个“等”字就是表明:我国各领域各方面基本制度是会随着实践发展而逐步扩容的。这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概括的“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由原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扩容而来。

所谓重要制度,就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的主体性制度。它包括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法治体系、党的建设制度等。这些重要制度上接国家治理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之基层。比较来看,在贯彻落实本次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方面创新和完善空间最大的是重要制度。本次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点明的“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都属于重要制度范畴。

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在人民共和国当家作主,开辟了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历史新纪元,在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新中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549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称为“五四宪法”。其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总结了新中国社会改造与社会建设的经验,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目标,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最高政治法律标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12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截至目前,全国人大曾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有36年,实践充分证明,宪法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法治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2018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2018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新时代首次《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是大势所趋、事业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根本法律引领和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