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运用价值投资的心得体会----陈理在《实力视界》读者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博客巴菲特:陈理的博客发布时间:2011-10-17

我1992年开始做投资,1995年通过上证报接触价值投资,开始了学习和实践价值投资的历程。经历股市的风风雨雨,在中国运用价值投资我主要有六点体会。在谈体会之前,我先和大家做个互动和调查: 

共15位读者参会

1、主张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请举手;(5人)

2、知道价值投资的三大基石或者三条最基本原则的请举手;(没人说全)

3、股票投资时间达到10年的请举手;(4人)

4、每天平均用于投资研究达到3小时的请举手;(5人)

5、喜欢坐云霄车或者玩蹦极的请举手;(2人)

6、如果有人向你推荐《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愿意去看的请举手。(6人)


我的具体体会如下:

1、态度决定一切。

精神态度比投资技巧更重要。

                      —— 格雷厄姆

(1)   投资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区分投资与投机;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阿理认为,投资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投资和投机。

    其中,本杰明·格雷厄姆关于投资与投机的论述最为科学严密:

1、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2、投资者和投机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并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带来的低价使他有机会聪明地购入股票,而高价又可以让有机会聪明地抛出股票而非买入。

投资大师巴菲特这样区分:如果你是投资家,你会考虑你的资产——即你的企业——将会怎样。如果你是一个投机家,你主要预测价格会怎样而不是关心企业。

    我认为投资于投机的区别还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

投资是当老板,让钱为你工作,投机是当打工仔,为了钱而工作;投资是铺自来水管道,投机是提水桶;投资是为了爱情而结婚,投机是为了钱而结婚;投资是一生缘,投机是一夜情。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同理,不以买公司为目的股票投资都是搞投机。

   从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可见,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方法,两种不同的投资道路。

   下面请大家先听一段音乐……


    大家一听就知道了,这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咚、咚、咚、咚!”。按照贝多芬的解释是:命运在敲门!我们一般敲门都是敲三下,为什么命运敲门是敲四下呢?音乐界对此有很多推测和解释。有人根据民间传说“神三鬼四”来解释:神敲门是三下,鬼敲门是四下,不吉利,代表不详。有人从《红楼梦》第十三回里找到了注脚: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我希望大家通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加深印象:

    对投资和投机的选择,实际上是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有一本书叫《最伟大的力量》,其观点是选择的力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选择了投资的康庄大道,您的前途是光明的:宁静、长寿而且富有;选择投机的羊肠小道,您的前途是暗淡的:很可能沦为股市三陪:赔钱、赔时间、赔精力。

    选择了投资,您可以夜夜安枕,命运敲门也是敲三下,不怕半夜鬼敲门,即使敲四下也不怕。选择了投机,命运敲门会敲四下,行情、消息天天打扰你的生活,“顺势而为”的投机信条,让你成为趋势的奴隶,失去思想的独立和自由,让你早生华发,夜不成寐,甚至让你倾家荡产、从头再来。

    今天的读者会,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投资态度,选择正确的投资道路,把握好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刚才的调查结果表明,有部分读者主张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投资和投机相结合,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投资态度。

    因此我特别强调要做一名纯粹的投资者,不要脚踏两条船。

    俗话说“脚踏两条船,必然要落空”;据统计,专情比多情幸福一百倍;民间智慧告诉我们,两个老婆一辈子不得安宁。把葡萄干和狗屎放在一起,它还是一堆狗屎;投资和投机相结合,它的本质还是投机。因为它违反了价值投资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是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二是市场是在那里服务你的,而不是指导你的,牢记“市场先生”的寓言;三是安全边际是稳健投资的核心。

(2)保持积极心态。

    无论对投资、对社会、对困难、对危机都要保持积极心态和感恩的心。尤其要把暴跌当成命运赐予我们的幸运,当成低价买进优质企业的良机。

积极心态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是威力巨大的软实力。积极心态可以把坏事变好事,化腐朽为神奇。拥有积极心态,快乐就会永远围绕在你身边。财富就像哈巴狗,跟着快乐的人向前走。巴菲特每天跳着踢踏舞上班,快乐无比,所以财富哈巴狗自然紧跟他不放了。

(3)要有中庸思维。

    大家想想,中国股市最缺的是什么?中国股市最易走极端,一会极度悲观,一会极度乐观,最缺的就是中庸思维。中国人干么事都是一窝蜂,羊群效应,缺乏逆向思维和独立精神。按照中医的观点,缺什么补什么。股市最缺中庸思维,那么我们必须拥有中庸思维,它就是投资的真谛之一。

(4)避免意识形态偏见。

    刚才的调查中,只有6个人愿意去看《建党伟业》。其余9个人很可能有意识形态偏见。

    查理·芒格认为,很多人都有意识形态偏见,妨碍人们客观地看待事物。我们国家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表现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认为凡是资本主义都是坏的,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好的;我记得读中学时,大陆引进了第一部香港连续剧《上海滩》,我一方面很喜爱周润发演的,另一方面又心理惴惴不安,觉得自己不应该喜欢一个旧社会的帮会人物,心里蛮纠结的。

    现在反过来了,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坏的的,共产党的做法都是错的,资本主义都是好的,美国的做法都是对的。

   在投资领域,意识形态偏见表现在:国有企业没有好的,都不值得投资,只有民营企业值得投资;因为体制的原因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没信心,对欧美的长期经济前景有信心,在国内不能长期投资,在国外才能做长期投资等等。这也是意识形态偏见。其实万科、招行、茅台等都是国有企业,并不妨碍它们成为优秀企业。中国平安不排除也有意识形态偏见,想回避单一经济体的风险,投资富通银行,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损失惨重,最后才发现最稳定的荷、比、卢地区也靠不住,中国还是最安全的,把重心放回中国。

    巴菲特、芒格、罗杰斯等大师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们没有意识形态偏见,能够客观评价中国,看到中国的进步和巨大潜力。张五常也没有意识形态偏见,能够客观评价中国的政策,该批评的敢于批评,该表扬的也不吝表扬。我听过张五常的演讲,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制定的政策,凡是照搬美国的都是错的,凡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都是对的。

    其实《建党伟业》这部片子,虽然是献礼片,但并没有歌功颂德,也没有乏味无聊的说教,众多明星的参与,加进了娱乐元素,很多细节都营造了喜剧效果。让你在笑声中,在宏大、复杂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到新思想、新主义诞生的伟大,一个个年轻热血的生命为了一种精神、一种理想和信仰而献身的理想主义的宝贵,让你在一切朝钱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叩问自己为国家、为民族都做了些什么?

    刚才讲的都是态度、思维。态度端正以后,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只是技术问题,只是方法论,只是实践。。

    巴菲特讲过,对投资的学生,只需两门课程,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价格。


2、如何评估企业

(1)最基本评估原则是巴菲特的四层过 滤 器:

第一层。我能理解吗?第二层,它是不是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三层,管理层是不是聚集了许多能干和诚实的人?第四层,价位合理吗?

我前一段时间对一些处于成长期、护城河还不够宽的公司加了一层:原点分析。

(2)寻找老美人、睡美人和天生美人,警惕新美人、飞天美人(股价呈“嫦娥奔月”之势)和人造美人。

(3)多做公司调研,尽可能参加股东大会,多陪老婆孩子逛街购物。选股要密切联系群众,做生活的有心人,决策要脱离群众,独立思考。参加股东大会很重要的使命是观察管理层是实干家,还是钻营者和虚张声势者。


3、基本的操作策略

  我主张中庸操作,即长期收藏+滚动操作,常规投资、非常规投资相结合。

  在中国,长期投资、集中投资仍然是核心,滚动操作、套利操作可作为辅助。

  对极少数“必然成功”的卓越企业要长期收藏,复利累进,坐享其成;对一些确定性较高的优质企业要在长期持有的基础上滚动操作。注意滚动操作不是波段操作,而是根据估值的情况低买高卖:在低估区域分批买进,在高估区域分批卖出。


4、价值投资者的软肋。

  一是贪便宜。因为价格便宜选到品质不好的企业和行业。这种“雪茄烟蒂投资法”存在价值实现的问题。

  二是会买不会卖。正确的卖法是首先要做正确的分类,不同类型的证券制定不同的卖出策略,而不是一刀切。

  三是资产配置。(1)机会成本是核心;(2)阴阳平衡,攻守兼备;(3)机会好时要重拳出击,要敢于重仓。(4)建立应急基金。


5、抱牢复利机器,不要轻易中断复利的进程。

    伟大是熬出来的,复利需要时间。

    中国市场非常大,企业的成长空间大,复利的时间很长,超出大家的预期;完全拿欧美的经验来对照,可能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大家可以检视一下自己的投资情况,大部分利润都是靠抱牢少数几只复利机器得来,很少是靠不断地买进卖出、频繁换股赚取的。所以巴菲特说价值投资的精髓是:“在价值投资中间,你买的不再是一个股份,而是生意的一部分,你买的公司的意义,不是为了在下个星期,下一个月或者下一年卖掉它们,而是你要成为它们的拥有者,利用这个好的商业模式将来帮你挣钱。”

    目前流传下来的莎士比亚的诗体剧本共三十七个。喜剧十四个,悲剧十二个,历史剧十一个。遗憾的是莎士比亚生前并未见到自己的作品出版。他的第一个剧本是在他死后七年才出版的。可见伟大需要时间磨砺,正如王石所说:“伟大是熬出来的。”

    做投资也是如此,复利增长刚开始似乎很慢,令急于求成者失去耐心。但越往后,雪球越滚越大,呈现指数增长和雪崩之势,假以时日,坚持下去,最终会创造奇迹。巴菲特11岁第一次投资股票;26岁开始创业;52岁以两亿美元的身价才跻身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崭露头角;63岁成为世界首富;65岁投资技艺再次突飞猛进;64-77岁世界次富保持14年之久;78岁再次成为世界首富。巴菲特的常胜不衰和越战越勇,说明伟大是时间的结晶,是长期滚雪球的结果。


6、一万小时定律和持续学习机器。

    刚才我们的调查表明,股票投资时间达到10年的有4人;每天平均用于投资研究达到3小时的有5人,只占到1/3。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学而时习之”,经过持续的学习和练习,没有捷径可走。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000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钢琴演奏家,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都符合这个“1万小时定律”。1万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每周练习20个小时,总共持续10年。这和中国的一句老话——“十年磨一剑”完全吻合。

   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成长历程和长盛不衰,不仅印证了“1万小时定律”,而且揭示了另一个重要论断:要保持世界级的水准,成为常胜将军,必须成为一台“持续学习的机器”。

 “我是7岁开始的,之前的时间都浪费掉了。”巴菲特说。他7岁开始对股票感兴趣,8岁开始阅读父亲关于股票的藏书,10岁时当地图书馆有关股票的书籍已经读完,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19岁通过阅读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找到了正确的投资方向,20岁时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拜格雷厄姆为师。25 岁创立合伙企业时,他已经研究股票投资18年,实际投资股票的经验15年,远远超过1万小时,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而且在随后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不断学习进化,65岁以后投资技艺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历数次金融危机的考验而屹立不倒。

正如巴菲特搭档查理·芒格所说的:巴菲特的成功是多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持续学习的结果。芒格说,“沃伦是世界上最佳的持续学习机器。乌龟最终战胜兔子是持续努力的结果,一旦你停止了学习,整个世界将从你身旁呼啸而过。”

    据芒格的观察,巴菲特在醒着的时候,一半的时间在阅读,另一半的时间在打电话或者见面,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巴菲特本人则强调说:“每晚睡觉的时候都要比起床时更聪明!”有一次,他还对《滚雪球》的作者艾丽丝·施罗德这样说:“‘强度’是卓越的代价。要变富,要成为行业里面的第一名,必须持续专注才能完成。”

   由此可见,成功路径的答案是明显的:要达到世界级的水准,必须达到1万小时的训练标准;而要维持世界级的水准,成为常胜将军,就要像巴菲特一样,成为一台持续学习的机器,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要持续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