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短评:推行“全额社保”背后的考量
文章来源:通和投研发布时间:2025-08-08
推行“全额社保”背后的考量
就在几天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二)》,宣布从9月1日起,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协议统统无效——无论劳动者是“自愿放弃”还是与单位“协商一致”。更关键的是,劳动者若以未缴社保为由离职,企业必须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N倍月薪)。国家强推“全额社保"的现状背景是什么样的呐?中国就业人员总数有大约有7.34亿人,由于只有城镇职工社保需要交齐五险,参照社保参保人数最低的失业险一项,可推导出——拥有完整社保(即五险)的人数最多为2.46亿,占到就业人员总数的33.5%。换句话说,如果你拥有齐全的社保,那你已经超越至少67%的打工人,跻身社保“腰部”往上位置,是打工人中的“高配”了。长期以来,“自愿放弃社保”成了劳资双方心照不宣的灰色操作,现在最高法新规彻底堵死了这一漏洞。企业再玩“现金代替社保”的把戏,将面临三重重罚:补缴社保加收每日0.5%滞纳金,逾期不缴最高罚3倍欠款;支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每工作1年补1个月工资);若因未缴社保导致医疗费无法报销等损失,企业需全额赔偿。面对即将实行的“全额社保”,即将被覆盖的劳动者和企业主并不积极,原因在于前者担心失业和现金收入减少,后者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从总体经济上也会面临一定波动风险。那么国家强推“全额社保”的考量是什么呐?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随着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抚养比不断降低,社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虽然通过延迟退休、国有企业股权注入等方式缓解但依然面临较大缺口,需要新鲜血液补充。二、很多劳动者从短期利益考虑不愿意减收当前收入,社保覆盖率不高对消费市场形成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全额社保从长期看对巨大消费市场形成有推动作用。三、管理层能够在这个时间点真正落实“全额社保”说明对目前的整体经济形势判断比较乐观,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能够经受“全额社保”对经济的冲击。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国家非常急迫地希望能够推动“再通胀”摆脱目前经济通缩的局面,不管是“反内卷”还是上马雅江水电、改造乡村公路都是希望能够推动“再通胀”,推动“全额社保”一次性提升社会整体成本也将起到推动“再通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