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大转折已经如期而至

文章来源:通和投资发布时间:2012-01-15

中国目前正处于转折的关口,未来经济、政治都面临着诸多变数,未来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变化的很多端倪都会在近期浮现,我们都需要认真思考。虽然有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现实世界里更真实的事实是上帝更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历史的转折关口,个人认真思考进可以功成名就,退可以安身立命;利益群体思考清楚是杀鸡取卵还是长治久安;精英管理层要思考清楚是带着中国滑向拉美陷阱还是挺进顶尖强国。

    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呈现出很多无以为继的拐点迹象:外汇储备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超高增长达到3.2万亿后,最近三月开始下降,劳动力换纸钱的游戏还能继续吗?中国的投资率和储蓄率达到50%,全球无人能及还能再高吗?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终于让中国首次面对劳力短缺,刘易斯拐点过了吧?神州大地还能承载更多的重工业的污染吗?我们的淡水资源还能撑多久?金融垄断和股市圈钱的日子是不是没完没了?特权凌驾司法之上的日子还有尽头吗?政治体制不动的经济改革还能走多远?

如果这些都是拐点,中国未来无疑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当有些我们已经习惯的趋势不可避免的逆转时,我们就必须要做出判断:我们将面临哪些改变?在改变中该怎么应对?有哪些要点可以判断出未来是滑向深渊还是更上一层楼?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基础功课:解读一下中国这些年经济腾飞的脉络。中国腾飞的基础是在落后挨打了近百年后,新中国成立和两弹成功确保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从此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后很不幸在国家建设中错误地选择了政治斗争为纲,经济还是计划分配资源,结果一场浩劫将中国至于崩溃边缘。痛定思痛后,邓公终于拨乱反正以经济发展为主,以市场经济为核心进行改革开放,农村土地承包和打破大锅饭算是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再往后,南巡讲话一举奠定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可逆的历史进程。再往后,随着私有财产的承认、人口流动的默许、产权的改革这些要素资源的放开,对内经济区域GDP的竞争,对外加入WTO融入国际竞争成就了今天中国世界工厂的经济地位。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形成了一条清晰可见的经济增长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低廉、供应丰富和勤奋敬业全球第一的比较优势,外贸部门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并形成基础货币,国内部门利用金融垄断获取外贸部门的成果,形成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以基础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为主的投资又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反哺了外贸部门的全球竞争优势,于是这一循环主导了中国奇迹,并在最近十年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但这一经济奇迹存在一个隐患:这30年的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人口红利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当目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房地产泡沫叠加在一起导致低端劳动力成本急剧攀升的时候,过去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就走到了尽头,甚至会发生逆转。

    按照经济学家罗斯托的工业化进程理论来阐述,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原有的以增长为核心的罗斯托理论在走向成熟阶段后开始进入一个转换期,罗斯托自己也承认,这是一个富有希望的选择期,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过渡阶段。因为进入走向成熟之后,增长问题的重要性降低,而全社会由于某些生产要素的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更加关注财富分配的阶段,这是工业化自身的宿命,是起飞期财富集中的结果。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结构主义框架下继续保证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潜力,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比以前十年(2000-2009)大得多的不确定性。增长的下降凸现了财富分配的重要性,这种局面的产生从技术层面上看是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与人口红利减少的必然结果;从制度层面上看,则是由于分利集团的膨胀对创新的抑制,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变革。这意味着过渡期的增长将以缓解收入分化为主要特征,这将是以让利换取增长以及社会稳定、至少是一个长达十年的周期。收入分化的解决与否决定了中国能否完成工业化,是向左走向拉美还是向右走向日本,抑或重铸辉煌的不同结局。

    在过去的增长模式终结后,中国需要二次变革,以消费和创新之路来重铸辉煌。然而保证中国能够重铸辉煌的必要条件却是将过去一直回避的体制改革彻底完成。扩大消费就要改国富民穷为国强民富,这需要减税、确定保护私有产权、缩减政府规模、利率市场化一系列重大改革;走创新之路也将涉及司法改革、国退民进、破除国有垄断、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攻坚之战。而横亘在这条路上的是已经形成的庞大的能够对政治施加巨大影响的既得利益集团。可以预见这条路上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但这条路不走,或许五年或许十年,中国将以一场巨大的不可控的动荡扫除障碍。

让我们瞪大眼睛,用心体会中国在最近一系列政策中吐露的路径取向来对未来加以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做观察者还要做参与者,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毕竟我们爱中国!

来源:本站原创